小雪節氣養生:愛自己,也愛地球
小雪節氣的現代意義:愛自己,也愛地球
小雪節氣,寓意「雪漸至而未大」,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0個節氣,也是冬季的第二個節氣。然而,隨著地球暖化,天氣模式不再如以往般穩定。冬天似乎離我們越來越遠,台灣的夏季越來越長、冬季越來越短,傳統的「小雪迎寒」情境,正在被「濕冷多變、忽冷忽熱」的新現實取代。
面對這樣的氣候變遷,我們不僅要愛自己,學習養生的方式,也要思考如何從生活中著手,減少對環境的傷害,共同愛護我們的地球。
愛地球,從小雪節氣做起
小雪節氣是調養生息的時節,也提醒我們與自然共生共存的重要性。在地球暖化的背景下,我們需要以行動保護地球,從節氣的智慧中汲取力量,減少人類活動對自然的影響。
愛地球的小行動:
- 減少能源消耗
多穿適合的衣物保暖透氣,少開冷氣暖氣;使用節能電器,減少碳足跡。 - 多吃當季食材
優先選擇在地生產的時令蔬果,降低食物運輸過程中的碳排放。小雪前後剛好是烏魚群游過台灣海峽的季節,烏魚是低脂高蛋白的健康選擇,在中醫中,烏魚被視為滋補佳品,具有「補虛、養肝、益脾胃」的功效,適合氣血不足或體虛者食用。 - 推動綠色生活
減少一次性塑膠製品,多使用環保袋和水壺;鼓勵資源回收與再利用。 植樹或種植 小雪過後,天氣可能逐漸乾燥,適合進行植樹或陽台種植,為環境增添綠意。

面對忽冷忽熱、濕冷多變的天氣,如何養生?
氣候的劇烈變化對身體是一種挑戰,特別是小雪節氣的濕冷天氣,更容易引發感冒、關節痛和濕寒積聚問題。養生要注重保暖、祛濕、調理陽氣。
1. 飲食調理:溫潤為主
- 多補充熱量與溫暖食物: 如紅棗枸杞茶等,溫暖脾胃,驅散寒氣。(溫馨提醒吃補也要根據身體狀況做調整,過補也不好喔!)
- 適量食用祛濕食材: 如薏仁、茯苓、紅豆湯,有助排濕,改善濕氣滯留。
- 少吃寒涼食物: 避免冷飲、生菜沙拉等生冷食物,減少腸胃負擔。
2. 三穴位保健:驅寒祛濕
- 關元穴: 肚臍下三指處,溫陽補腎,可用艾灸或按摩。
- 足三里: 膝蓋下四指處,補氣強身增加免疫力,適合日常揉按。
- 湧泉穴: 足底心,晚上泡腳後按壓,有助於暖身驅寒。
按摩揉按穴位可以正光溫感按摩精油霜或擦劑,也可用溫感貼布貼於穴位上喔!
正光暖冬祭-醫條根溫感系列產品任選2件8折 陪你一起健康過冬!
https://www.ck-lifego.com/promotion&event=116
留意天氣:預防勝於治療,口罩隨身帶
注意天氣預報氣候轉變
天氣忽冷忽熱要特別留意呼吸道疾病,多一個口罩可以減少冷空氣突襲,引起不適。
流感疫情不容忽視
流感重症與死亡案例已創10年新高,出入人多地方記得戴上口罩,保護好自己。
順應自然,在節氣中找回平衡
小雪節氣提醒我們,天地有序,人亦須順應自然,方能健康安穩。當我們愛護地球的同時,還要學會呵護自己的身心健康,適應氣候變遷帶來的挑戰,從飲食、作息到環保行動,讓生活與自然更和諧。 正光全系列產品以天然漢方草本為基礎,不僅用心守護您的健康,還兼顧對環境的友善。我們相信,愛自己與愛地球可以並行,讓每個節氣,都能回歸正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