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到!保暖養生來一波!
立冬到!保暖養生來一波!穴位按摩讓冬天不再冷吱吱!
立冬,為冬季第一個節氣,也是告訴我們~冬天來囉!冬季五行為水,對應腎,立冬後要注意保護腎臟的健康。可以多喝溫水,適量食用黑色食物如黑木耳、黑豆、黑芝麻等,這些食物具有補腎的效果,能夠幫助身體更好地適應冬季的寒冷。除了吃補穿暖,還可以透過按摩穴位來養生喔~今天教你幾個簡單又有效的穴位,讓整個冬天身體暖暖、精神滿滿!

1. 足三里穴:養胃強身長壽穴!
這個穴位在膝蓋下方四指的位置,輕輕按壓能增強免疫力,讓你吃飯香、體力棒!每天花1分鐘,冬天也不怕冷風襲來!
- 位置:位於膝蓋下方約四指處,脛骨旁邊的小凹陷處。
- 功效:足三里穴被譽為「長壽穴」,具有補益脾胃、增強體力和提高免疫力的作用。
- 按摩方法:用拇指按壓,每次持續約1分鐘,兩腿交替進行,能幫助強化消化功能和增強抗寒能力。
2. 關元穴:冬季補腎的好幫手!
在肚臍下三寸約四指寬的位置,有助於保護你的腎臟!雙手搓熱拇指指腹輕輕按壓關元穴5分鐘,瞬間感覺到腹部的溫暖!強化內在的能量,冬天也不怕冷!
- 位置:位於肚臍下方約四指寬處。
- 功效:關元穴屬於補腎的主要穴位,具有補氣養血、強身健體的功效,特別適合冬季養腎。
- 按摩方法:每天早晚雙手搓熱拇指指腹輕輕按壓,每次按摩5分鐘左右,這有助於溫暖腹部並促進氣血循環。
3. 神闕穴:暖胃護腸的小法寶!
肚臍就是神闕穴!肚臍怕冷、身體也容易冷~雙手搓熱覆蓋在肚臍上,用小圓圈方式按摩3至5分鐘,溫暖你的腹部,讓寒氣遠離你!
- 位置:在肚臍正中央。
- 功效:神闕穴與脾、腎、胃關係密切,為全身經絡總樞。是調節氣血、溫暖身體的要穴,對於寒冷時期的腹部保暖效果顯著。
- 按摩方法:用溫熱的手掌輕輕覆蓋肚臍,並以小圓圈方式按摩,持續約3至5分鐘,可以促進腸胃功能,避免冬季寒氣侵入腹部,對於女生痛經也很有幫助。
4. 太溪穴:手腳冰冷的救星!
內踝與跟腱之間就是太溪穴,每天按壓5分鐘,對抗寒冷的效果滿分!天冷的時候來一下,瞬間回暖、血液循環UP!
- 位置:位於內踝和跟腱之間的凹陷處。
- 功效:太溪穴是腎經的重要穴位,具有補腎抗寒的作用,有助於改善手腳冰冷、疲憊等冬季常見問題。
- 按摩方法:用拇指按壓該穴位,每次按壓約1分鐘,持續5分鐘左右。每天按摩太溪穴可以幫助調節腎功能,增強體內的溫暖感,也可以穩定血壓。
5. 合谷穴:冬季感冒防禦守門員!
大拇指和食指之間的合谷穴,按一按讓感冒不靠近!雙手交替按壓,增加抗病力,整個冬季清清爽爽!
- 位置:位於手背,大拇指和食指之間的凹陷處。
- 功效:合谷穴有疏風解表、增強免疫力的作用,適合冬季防治感冒和增強抗病能力。
- 按摩方法:用拇指和食指夾住並按壓合谷穴,每次持續1分鐘,兩手交替進行。每天堅持按壓有助於抵禦冬季流行病的侵擾。
6. 風池穴:冬季肩頸鬆一鬆!
後頸部的風池穴,適合肩頸僵硬的小夥伴們~按壓後輕輕揉一揉,立刻舒緩肩頸壓力,寒風再冷也不怕!
- 位置:位於後頸部,從枕骨的下緣往兩側移動,沿著兩條大筋(斜方肌)往外滑。這時候會感覺到兩條肌肉之間有一個凹陷處,這就是風池穴。(按壓風池穴時,用拇指輕輕按壓會感覺到微微酸脹,這表示找到正確的穴位了!)
- 功效:風池穴能夠驅散風寒、緩解肩頸部的壓力,特別適合冬季風寒頻發時使用。
- 按摩方法:雙手拇指放在風池穴上,保持適度的力度,慢慢進行小幅度的揉動,每次按摩1-2分鐘。這有助於緩解肩頸僵硬,減少寒氣對頸部的侵害,還能放鬆頭部神經,緩解頭部的沉重感,舒緩眼部疲勞。
養生小貼士:
以上穴位記得要「雙手搓熱」後再按壓,更有助於血液循環喔~也可以用醫條根溫感精油霜或其他溫感相關的產品例如溫熱感貼布來提升舒緩跟溫暖感,讓我們一起在立冬養好身體,健康迎接冬季的到來吧!
關注正光金絲虎,認真跟著做,不知不覺愈來愈健康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