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光金絲貼新品上市 天然草本快速舒緩

穀雨:油桐雪落,正是祛濕養肝時

油桐花舞落春尾雪,筋骨舒展正當時


春天即將收尾,但可別以為「春天已過,養生就結束」,此刻正是人體調整體質、迎接盛夏的重要轉捩點,因為穀雨來了。

今年的穀雨節氣落在4月20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六個節氣,也是春天的壓軸篇章。 這段時間,農民期盼春末最後一場雨灌溉田地,是農耕灌溉的關鍵時刻。正如台灣俗語所說:「四月初四水門開,風頭水尾濕搭搭。」

穀雨過後,部分地區會陸續打開水圳或埤塘水門,開始引水灌田,萬物生長進入加速期,同時氣候也變得溫暖濕潤。人體若無法跟上自然節奏,就容易被「濕邪」入侵,出現痠痛沉重、倦怠乏力等不適。因此,此時正是祛濕養肝、疏通筋骨的養生關鍵期。


雖然穀雨時節百花開始謝幕,但台灣山林卻悄悄迎來了一場詩意盛會——「五月雪」油桐花正值花開之時。

潔白花瓣隨風飄落,鋪滿山徑,如雪如夢,彷彿春天最後的浪漫告白,也像大自然柔聲提醒著我們:是時候走進山林、賞花、調氣、養身了。

穀雨 穀養春生迎夏氣 雨潤桐雪落人間


油桐花不只是「美」,更是台灣土地的記憶


素有「五月雪」之稱的油桐花,潔白花瓣隨風飄落,如雪覆山野,是春末山林中最詩意的風景。在台灣,尤其是客家庄,油桐花不僅是賞花打卡的浪漫,更承載著深厚的文化與土地連結。它象徵著純潔、堅韌與春之祝福,也記錄了台灣山林生活的足跡與記憶。

油桐花被視為客家族群的重要精神象徵,過去許多客家聚落周邊山區皆有種植油桐,每逢花季白雪紛飛,成為族人心中共通的季節畫面。除了文化意義,油桐更曾是台灣早期重要的產業作物——桐樹的種子可榨製「桐油」,是傳統木器與傘具的防水塗料,也曾廣泛應用於農具、老家具及電器絕緣材料上。油桐的木材因質地輕軟,常被用來製作火柴棒、箱板等日常用品;落下的花朵與果實,則被長輩撿拾來製作香包、手作飾品或童玩,也成為與孩子分享自然與文化的生活教材。

「不為人間爭春色,五月雪落自成詩。」 這不爭不搶、靜靜綻放的油桐,悄悄開在山林間,也深深留在許多台灣人的記憶裡。

ai生成

受到氣候變遷影響,今年的油桐花季可能稍微延後,預計要到四月底才會逐漸盛開。不過沒關係,金絲虎搶先用 AI 為大家生成了一場夢幻的「五月雪」,提前感受春末的詩意與浪漫。

除了應景的花景,我們也貼心整理了幾處彰化地區的賞桐秘境,包括員林藤山步道、芬園挑水古道以及福田賞桐生態園區等地,不僅風景優美、交通便利,也都適合安排一場春末健走與祛濕養生的小旅行。

趁著穀雨時節後,不妨走進山林、賞花賞景,享受自然贈予的療癒與身心調整的節奏。這一場遲來的五月雪,正是春天的最後一段柔情。


彰化賞油桐花三大秘境推薦|穀雨後限定的春末白雪美景


1. 員林藤山步道
春末初夏,油桐花從山頭綻放到步道,白花飄落如雪,是在地人晨間散步的絕美秘境。
Google 地圖:藤山步道 


2. 芬園挑水古道
擁有絕美桐花隧道與原始山林風光,每年四月中至五月上旬總吸引許多人來追「五月雪」,步道寧靜、空氣清新,適合深度慢遊。
Google 地圖:挑水古道 


3. 福田賞桐生態園區(原八卦山油桐花公園)
結合賞桐與生態教育,區內步道平緩,適合親子同遊,桐花滿開時整個山頭如被雪覆,浪漫指數爆表!
Google 地圖:福田賞桐生態園區 


穀雨養生三要點|祛濕+養肝+強筋骨


穀雨之後,台灣地區進入氣溫漸升、濕氣加重的時期,加上春雨頻繁、環境潮濕,是「濕邪」最容易入侵人體的時機。中醫認為:「濕為陰邪,其性重濁黏滯,最易困阻氣機。」一旦濕氣停留在體內,會影響脾胃運化功能,導致代謝變差、氣血不暢,久而久之就會出現身體沉重、四肢痠軟、情緒鬱悶、精神不濟等種種不適。

你是否最近常有以下狀況呢? 腰痠背痛、下肢沉重 頭昏昏、提不起勁 皮膚黏膩、胃口差、腸胃卡卡

這些正是「濕氣作祟」+「肝氣鬱滯」的典型信號,絕不能忽視!

尤其在穀雨後,若因悶熱常喝冰飲、吃炸物、久坐少動、晚睡熬夜等NG習慣,更容易讓「外濕與內濕」雙重疊加,濕氣如影隨形、黏上你不放,健康就會悄悄亮紅燈。


穀雨節氣養生三招報你知:

  • 飲食排濕: 可多吃薏仁、紅豆、冬瓜、苦瓜等清熱利水食材,幫助身體祛濕排濁,減輕腸胃負擔。
  • 早睡早起: 積極養肝,建議晚間11點前入睡,有助於肝臟排毒與陽氣升發。
  • 適度運動: 透過登山、快走、伸展流汗等溫和運動,促進氣血循環,把濕氣「走」出去、筋骨舒展不卡關!

金絲虎提醒您~順應節氣、調整作息,才能讓身體輕盈、精神爽朗地邁入盛夏!



穴位養生|祛濕疏通,雙管齊下!


穀雨時節,濕氣漸長,易致肢體困重、倦怠乏力等不適。透過按揉特定穴位,有助於疏通經絡,調暢氣機,祛濕活絡,以達保健之效。


陽陵泉:

  • 位置: 小腿外側,腓骨小頭前下方凹陷處。
  • 功效: 疏肝利膽,通經活絡,祛濕止痛,尤善解除下肢沉重、濕邪阻滯經絡所致的痠麻困重感。
  • 按摩方式: 以拇指指腹按壓穴位,並可配合揉動,力度以局部產生痠脹感為宜,每次按揉約2-3分鐘。


足三里:

  • 位置: 位於小腿外側,膝蓋髕骨下方四指距離處,脛骨外側
  • 功效: 健脾益氣,和胃消滯,疏通經絡,強壯筋骨,為保健要穴,有助於提升整體元氣,改善下肢水腫。
  • 按摩方式: 以拇指或中指指腹按壓穴位,可配合畫圈揉動,力度可稍重,以局部產生痠脹感為宜,每次按揉約3-5分鐘。


風池穴:

  • 位置: 後頸部,枕骨下方,胸鎖乳突肌與斜方肌上端之間的凹陷處。
  • 功效: 疏風清熱,明目醒腦,祛濕止痛,有助於緩解外感風邪引起的頭痛、頸項僵硬,以及濕邪上犯頭部所致的頭重昏沉感。
  • 按摩方式: 雙手拇指按壓兩側風池穴,可配合揉動,力度以局部產生痠脹感為宜,每次按揉約2-3分鐘。


陰陵泉:

  • 位置: 位於膝蓋內側下方,脛骨內側凹陷處。
  • 功效: 健脾利濕,通利三焦,消腫止痛,為祛濕要穴,有助於改善肢體困重、水腫、小便不利等濕邪相關症狀。
  • 按摩方式: 以拇指指腹按壓穴位,可配合揉動,力度以局部產生痠脹感為宜,每次按揉約2-3分鐘。

注意事項: 按摩時應注意力度適中,循序漸進。孕婦、皮膚破損者不宜進行穴位按摩。如有不適,應立即停止並諮詢專業醫師。搭配正光勁油使用,可增強舒緩效果。

* 可搭配【正光勁霜】,天然草本精油,讓你更好按摩舒緩,祛濕不費力,痠痛不再來!

穴位圖

正光與您健康同行|走過穀雨,舒心迎夏


穀雨不只是一場灌溉大地的「及時雨」,也是一場身體和內在節奏的「重設」。
這個春末夏初的轉折點,記得給自己一場 養身旅行: 賞桐花、走步道、喝祛濕湯、按對穴位,用天然草本呵護筋骨,讓你元氣滿滿迎接夏天。


正光製藥與你一起走節氣、顧健康、養好身,陪你從春天一路舒心到盛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