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光金絲貼新品上市 天然草本快速舒緩

白露:從一場涼意開始,讓身心慢慢收斂下來

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順時養生,賞九月雪韭菜花


正光金絲虎白露插畫,圖中韭菜花盛開如九月雪,搭配白露節氣日期(2025年9月7日),呈現秋季轉涼與傳統養生概念。


秋意漸濃,暑氣漸退,轉眼就迎來了秋天的第三個節氣——白露。
這時候早晚變涼速度明顯加快,空氣中開始多了一點「說不上來的涼意」,也正式宣告:秋,真的來了。

古人說得很直白:「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意思就是——這段時間會越來越冷,不是你體質變弱,是節氣已經切換到「進秋模式」。
清晨時,屋瓦、草葉上會凝起一層閃亮的小露珠,這就是「白露」名字的由來:天氣變涼、水氣下沉、萬物都開始慢慢往內收。

而在台灣的秋日田野裡,正悄悄盛開著一場潔白的「花事」——那就是被稱為「九月雪」的韭菜花。
成簇細白的花朵,鋪滿農田、遠望如雪,彷彿替這個轉涼的節氣打上一層浪漫濾鏡;但它不只是風景,更像是秋天寫給身體的一封信:表面安靜,實則溫補,像極了這個節氣的節奏。



韭菜花:從《詩經》走來的「九月雪」,美得實用又滋補


韭菜花水彩畫特寫,ai繪製

韭菜,自古便是人們餐桌上的常客,早在《詩經》中就有「獻羔祭韭」的記載,足見其入菜歷史之悠久。
到了初秋時節,當韭菜抽苔開花,田野間便鋪滿一層層潔白花海——這正是盛開中的韭菜花。 作為農村常見的蔬花,它不僅可賞,更能入菜,是秋天限定的「能吃的風景」。

每年八月底至九月中旬是韭菜花的花季,花瓣細小潔白、成簇而生,遠看如霜如雪,因此被暱稱為「九月雪」。這場靜靜綻放的田野白雪,背後也藏著不容忽視的食療密碼。

韭菜花味辛微甘,性溫不燥,入菜可炒、可醃、也可做成香氣十足的花醬;入藥則有補腎壯陽、溫中行氣、活血散寒的作用。對應白露節氣後陽氣漸收、寒氣悄升的身體變化,它就像一種默默配合季節的「花中補品」,不張揚卻剛剛好對味。來一盤韭菜花炒蛋、或拌點木耳,就是在地人不知不覺中實行的養生日常。


如果你也想賞花走春(欸不對,是走秋),不妨假日出門探訪韭菜花的身影:
彰化往年有『幸福韭韭』等一些大片的韭菜田,可以賞花拍照,不過今年因氣候關係,韭菜跟著咕嚕咕嚕,想在田野間找到一抹九月雪可能要靠點運氣。

🌾 想要保證有花看、還能拍好拍滿?推薦你衝一波桃園大溪韭菜花季

大溪韭菜花季
(圖片取自:大溪中庄休閒農業發展協會

📆 活動時間|8/30(六)~9/30(二)
📍 花田地點|桃園大溪區中庄調整池及景觀土丘周邊
📲 更多詳情請見 → 大溪中庄休閒農業發展協會



(圖片來源:王智勇先生 攝於大溪韭菜花季)





白露養生關鍵字:涼、收、潤、緩


白露之後,陽氣漸收、陰氣漸長,身體也從夏季的「開放模式」慢慢轉為「內收模式」。
最明顯的,就是早晚一涼,皮膚乾、喉嚨癢、腸胃突然變敏感——這些不是你脆弱,是秋天在敲門。

這個時節的養生,重點就在四個字:涼、收、潤、緩。

涼,不等於冷。

白天還有一點殘暑,但夜晚氣溫驟降,穿涼鞋逞強、露腳踝耍帥,都是讓寒氣趁虛而入的邀請函。該加件外套就別猶豫,身體會謝謝你~

收,是節奏要慢下來。

作息調成早睡早起,飲食也該從「冰的、涼的」轉為「溫熱、好消化」;像山藥、蓮藕、南瓜、白木耳,都是白露過後適合入菜的季節食材。

潤,是對抗秋燥的關鍵。

秋天最怕燥氣亂竄,容易嘴破、喉癢、皮膚乾,建議多喝水、補充白色蔬果如銀耳、梨子、百合,搭配紅棗或山藥煮湯,潤肺又補氣。

緩,是提醒你別再硬撐。

換季最容易出現感冒、痠痛、情緒不穩,這時候反而要「鬆一點」:適時伸展、泡腳、深呼吸,不急著拼、不急著快,就是對自己最好的照顧。

白露,不只是天氣的轉折點,更是身體的提醒器。
當你開始覺得「欸?怎麼變涼了」「怎麼肩頸卡卡的」「最近很容易累」,那就對了——身體在給你說,是時候慢下來,好好照顧自己。

養生不只是吃進去什麼,更是學會「順著節氣活著」的日常練習。



穴位養生:順著節氣轉涼,幫身體打通任督


進入白露後,早晚明顯轉涼,身體也開始出現一些「不太明顯的小狀況」:肩頸卡卡、早上起來昏沉、腸胃突然變得任性、晚上難入睡⋯⋯ 這時候,除了飲食進補,更可以透過簡單的穴位按壓,幫助經絡運行、調節氣血、舒緩痠痛,讓身體更順利銜接秋天的節奏。

我們推薦你用「早按醒神,晚按養氣」的方式照顧自己:

白露穴位養生,金絲虎推薦大家整理早晚可以按按的穴位


風池穴(醒腦放鬆肩頸)

  • 位置:後頸兩側、髮際凹陷處,低頭時頸部兩側最凹的地方
  • 功效:疏風解表、清頭明目、放鬆肩頸,預防頭痛與感冒
  • 適合對象:常肩頸僵硬、早上起床容易頭重重的族群;換季易感冒者
  • 建議按壓時間:
    👉 早上起床後按壓 1–2 分鐘,幫助氣血流動、提神醒腦
    👉 晚上若頭部疲勞、肩頸緊也可再按一次搭配熱敷放鬆

足三里(補氣提神顧腸胃)

  • 位置:膝蓋外側下緣三指寬處、脛骨旁的凹陷處
  • 功效:補中益氣、強化脾胃、提升免疫力、促進腸胃蠕動
  • 適合對象:換季容易疲倦、腹脹、消化不良、氣虛體質者
  • 建議按壓時間:早上出門前按壓 1~2 分鐘,也可飯後輕按,幫助消化與提神

太溪穴(補腎安神助眠)

  • 位置:內腳踝與腳跟之間凹陷處,腳內側能摸到脈搏的點
  • 功效:補腎強腰、養陰潤燥、安神助眠、調節水分代謝
  • 適合對象:手腳冰冷、夜眠不穩、腰痠體虛、秋冬易乾燥者
  • 建議按壓時間:晚上泡腳時或睡前按壓 1~2 分鐘,搭配熱敷效果更好

穴位就像身體的能量開關,懂得順著節氣輕輕開啟,氣順了、痠痛也就少了。
秋天養生不一定要大補,只要早上醒得清、晚上睡得穩,身體自然就平衡起來。
有空動手按,可以搭配正光精油膏或霜舒緩效果更好喔!

不沾手推薦:正光醫條根癒創木精油霜
長銷日常萬用膏推薦:正光正光痠痛油膏、 勁霜



正光陪你度過每一場季節轉換的痠


白露,是一個節氣,也是一種生活節奏的提醒。
提醒你加件薄外套、早點休息、為身體加一層保護膜。
當風吹涼、關節微痠、肌肉緊繃的時候,不妨讓正光成為你日常的貼身守護者。
從花田到日常,從節氣到身體,我們陪你一起養好氣、走好每一步。

正光與您,一起健康迎秋,從白露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