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夏安居,心安自在
夏季護心:從佛教智慧到日常養生的啟示
台灣夏季氣候溼熱難耐,容易助長心火旺盛,導致情緒煩躁易怒。因此,「護心」成為夏季養生的重點。心理與生理息息相關,照顧好心,才能調理身體健康。當身、心、靈達到平衡,自然思緒清明,得以專注當下,做出正確的選擇與判斷,進而工作愉快、生活自在,也能關懷身邊更多的人。
不僅祖先智慧告訴我們「心」是夏季養生的關鍵,佛教的「結夏安居」更是充滿慈悲與智慧的戒律。這項制戒規定,夏季三個月為一完整週期,僧眾要嚴格自律、心無旁騖地修行,以更加明確和堅定的信念邁向目標。

初衷:惜護生靈的制戒「夏安居」
佛教起源於印度,發展數千年後,成為當地人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佛教的「夏安居」最初源於惜護生靈,被稱為「雨安居」。據《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記》記載,釋迦佛在舍衛城說法期間,比丘弟子在雨季遊行時,常因路面泥濘誤踩昆蟲或淋濕衣物,增添行腳的困難與危險。為了避免這些情況,佛陀便制定戒法,要求僧眾在夏季雨季期間安居修行,不再外出遊行。
安居的修行與發願
「安居」的目的是讓修行者在固定的場所靜心修法,複習自己最初的發願,並堅定信念。無論是《圓覺經》所記載的安居,還是蓮宗的念佛七、禪宗的禪七,都是大乘佛教的安居法門,通過止、觀、禪三法的修行,修行者得以清淨心性,在修行期間不斷進步。
安居的真義在於修道,修行者藉此機會反省自我,強化心志,持續朝向目標邁進。
長夏養心:學會處理煩惱,海闊天空
對一般人來說,夏季的養生重點在於護心,基礎是保持心平氣和,不讓自己輕易動怒。佛教強調「生住異滅,轉念幻化」,認為世間一切都在變化,應學會「觀心」,覺察自己為何會產生某種情緒反應。
《楞嚴經》記載:「攝心為戒,因戒生定,因定發慧。」這說明持戒、自律、專注是修行的根本,並且需要在日常生活中落實,無論靜中養成還是動中磨練,都是修行的過程。
佛教智慧幫助人們學會處理情緒與煩惱,找出煩惱的源頭,沉澱內心,修習「止」與「觀心」,最終達到隨處自在的境界,海闊天空。
正光製藥陪伴您的健康生活
在這個充滿挑戰的季節,正光製藥致力於守護您的健康,幫助您在生活中保持身心平衡。夏日炎炎,ZENQURE 滾珠精油棒貼心伴隨您的每一天,捎來清新淡雅的植物香氣,讓您輕鬆保持愉悅好心情,擁有舒適的夏日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