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光金絲貼新品上市 天然草本快速舒緩

霜降:風起芒白,秋天的最後一個轉身

秋季「完結篇」已上線:關於霜降


節氣插畫風格圖卡,標示2025年10月23日為霜降,畫面中央為金絲虎在芒草田中露出笑臉,搭配文字「霜輕似語拂芒影,降露無聲染暮秋」,並有宜忌建議:「宜:睡前泡腳十五分鐘」、「不宜:一口辣炒一口炸,喉嚨直接進入乾燥模式」。


每年 10 月 23 號左右,當太陽跑到黃經 210 度,就等於宣告:秋天這季正式播畢,冬天正在後台準備登場。這一天,就是——霜降。

古人說:「氣肅而霜降,陰始凝也。」(翻譯蒟蒻: 氣氛開始變嚴肅——物理上的那種冷——陰氣(冷空氣)正在集氣,準備要開大絕了。) 簡單地說就是:氣溫準備「跳水」,早晚的露水不甘只是水珠,它們開始「解鎖新成就」,升級成薄薄的「霜」。
這時你會發現,窗外的空氣解析度突然變高(因為乾燥),早上的霧存在感刷得特別強,還有,你家的貓主子已經從「長條貓」自動蜷成一顆「毛球」。

霜降不只是個節氣警報,它更像是大自然發來的「系統通知」:「喂,該收的收(短袖),該藏的藏(冰淇淋),該加外套的快點加。」

而就在這個季節「轉場」的時刻,有一種植物正悄悄在山間綻放,美得超 Chill——它就是芒花。



深秋的氣氛組擔當:芒花的隨興時刻


芒花,不是那種高高在上、偶包很重的「花中女王」。
它比較像「隨緣」系的美少女,風一吹就隨興起舞,陽光一照就自帶柔焦濾鏡,閃閃發光。

山巒層疊的水彩畫中,數株白色芒草在前景中迎風搖曳,背景是晨曦或黃昏時分的山嶺與天空,色調溫柔,充滿秋意。

這些毛茸茸的白色花穗,不愛待在精緻的花盆裡。它們的「主場」在堤岸、山坡、或隨便哪條公路邊。哪裡有風,哪裡就是它們的「伸展台」。
雖然大家常把「白背芒」或「五節芒」叫混,但無論如何,到了深秋,它們整片開起來,就像大自然開了一場「期間限定的展演」。

深秋時節芒花季現正上映中,不妨上山走走看看是否能偶遇,或是到陽明山冷水坑跟七星步道一帶:


圖片來源:Chen Weiren 陽明山七星山冷水坑步道
交通: 1.劍潭站搭小15在冷水坑 2.公車總站搭108在冷水坑(擎天崗)或冷水坑(公車總站)


對了,這時節也是「植物臉盲大考驗」。芒花有幾個「長很像」的兄弟:

蘆葦:
這位是「水岸第一排」的風格,喜歡常駐在水邊,花穗比較鬆散,顏色也比較深一點。

一叢叢紫褐色蘆葦在風中搖曳,細長的綠色莖葉挺立於湖畔濕地前方,背景是柔和暈染的天空與遠山,整體呈現靜謐秋意的水彩畫風。
(水彩畫中的植物是蘆葦,而非芒草。它的花序更緊密濃厚、帶紫灰色,生長在水邊濕地,是秋末常見的植物之一,與山坡上的金黃芒草構成對比。)

甜根子草:
它是「搶先開跑」的急性子,中秋左右就「出現」了,也是水岸居多,花穗是那種「純白雞毛撢子」的造型,超級蓬鬆。
河畔一整片盛開的甜根子草,在夕陽餘暉下閃耀銀白光澤,草叢邊的水面倒映出柔和天光,遠方山巒綿延,是台灣秋季特有的河岸風景。
甜根子草顏色更像芒草,但它不像芒草那樣高站在山坡上,而是靜靜地沿著河岸、溪畔,開成一整片雪白的柔光毯。
每年中秋前後,台灣的溪流邊會悄悄閃起這片銀白—— 這不是落雪,而是甜根子草成熟時最溫柔的喧嘩。
路過西螺大橋可以看看,那邊很多喔!


當然,秋天不只它們。
雞冠花(像一團火)、杭菊(像小太陽)、波斯菊(小清新)也都在努力綻放。
但芒花就是不一樣,它偏不當「最搶眼的那一個」,它選擇當一團雲,輕飄飄地撩撥你的秋意。



霜降雙警報:你的保濕 & 保暖 攻略


霜降一到,除了氣溫下降有感,空氣就像開了「強力除濕」也很有感。
你的喉嚨、鼻子、皮膚是不是都開始抗議了?這時養生的最高原則,就是:「對內保濕、對外保暖」。


1. 內建加濕器:吃「白色」就對了


別再只靠保養品了,吃對食物才是王道。 這時節請多吃「白色食物」,它們是你的體內加濕器

  • 水梨: 潤肺天王,直接吃或燉冰糖都行。
  • 白木耳: 吃的「玻尿酸」,煮甜湯超讚。
  • 山藥 / 蓮藕: 顧好你的腸胃,打好底子。
  • 多喝溫水: 不是「牛飲」,是「小口慢喝」,幫身體「澆水」。

2. 拒當「行走爆竹」:麻辣鍋先等等


天氣一冷就想衝麻辣鍋?
先等等!霜降時節,身體已經夠燥了,你再用辛辣、油炸、燒烤火上加油,你的身體會直接原地「爆炸」(上火、爆痘、便秘)。
這時要的是平補,不是猛補。


3. 寒氣入侵防線:守住你的「腳踝」與「脖子」


時尚界很愛的「露腳踝」,在霜降時節是大忌!
中醫說「寒從腳起」,寒氣會從你露出的腳踝駭進你的身體系統。
還有脖子後面(風池穴)也是「寒氣VIP通道」。
所以,襪子穿起來、圍巾戴起來,「愛水毋驚流鼻水」這句話,冬天再說吧!


4. 跟太陽「同步下班」:早睡才是王道


秋天是「收斂」的季節,連太陽都早早下班了。
你還在半夜追劇、滑手機?
這是在「透支」你的陽氣。
早點睡,把能量存進你的人體行動電源,準備過冬。



霜降泡腳三寶穴:今晚暖腳、明早不僵!


霜降此時天氣漸寒,秋燥未散,「防寒」與「潤燥」是養生的兩大重點。
中醫認為足部是人體的「第二心臟」,布滿了重要經絡與穴位。在睡前用溫水泡腳,不僅能溫暖全身、促進循環,若能搭配按壓以下三個關鍵穴位,更能有效滋補腎氣、健脾益胃,幫助您一夜好眠,告別手腳冰冷與晨起僵硬!

霜降時節泡腳可按摩的三個穴位,包括足三里、太溪穴與湧泉穴,搭配金絲虎卡通角色泡腳插畫。圖中標示每個穴位的位置與簡要說明,標題為「霜降泡腳三寶穴:今晚暖腳、明早不僵!」左上角有正光品牌標誌。

湧泉穴|滋陰潤燥,補腎強身


  • 功效:湧泉穴是腎經的起始穴,被稱為「長壽穴」。按摩此穴能激發腎經之氣,滋陰潛陽,對於緩解秋燥引起的口乾舌燥、咽喉不適、皮膚乾燥等症狀特別有效。同時,還能強健筋骨、改善睡眠品質。
  • 位置:位於腳底,將腳趾向下彎曲,腳掌前三分之一處會出現一個凹陷,該處即是湧泉穴。
  • 按摩方式:每晚睡前用溫水泡腳後,以大拇指指腹由輕到重按壓或畫圈揉按湧泉穴,每腳各按摩3至5分鐘,感覺到局部有酸脹溫熱感為佳。

足三里穴|健脾益胃,培元固本


  • 功效:足三里是胃經的合穴,也是全身最重要的強壯要穴之一。按摩此穴能健脾和胃、扶正培元、增強免疫力。在霜降時節按摩,可以幫助身體更好地吸收營養,抵禦寒邪入侵。
  • 位置:膝蓋外側膝眼下四指寬(約3寸),脛骨前緣旁開一指寬處。
  • 按摩方式:用拇指指腹或中指關節進行按壓,每次按壓3至5秒後放開,重複進行3至5分鐘。也可以用畫圈的方式揉按,直到有酸脹感為止。

太溪穴|滋腎陰,補腎陽


  • 功效:太溪穴是腎經的原穴,是腎臟原氣輸注、留存之處。按摩此穴能雙向調節,既可滋補腎陰,又能溫補腎陽,對於改善手腳冰冷、腰膝酸軟、耳鳴等腎氣不足的現象非常有幫助。
  • 位置:位於腳內踝尖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
  • 按摩方式:用拇指指腹輕柔地進行揉按,力道應均勻、持續,以產生輕微的酸脹感為度,每次按摩3至5分鐘。

正光提醒你:


泡腳不是老人專利,也不是只有冷到不行才來臨時抱佛腳。
每天10分鐘,泡+按+放空,身體就會默默幫你加血回血。
按壓穴位推薦溫感系列產品可以加強舒緩 👉🏻 https://www.ck-lifego.com/warming-products



正光與您健康同行,陪你一起節氣養生


霜降是秋天的最後一場「謝幕式」,也是冬天的「暖場預告」。
別讓你的身體跟天氣一樣「乾巴巴」或「冷冰冰」。
把這篇的「養生重點」(吃白、穿暖、按穴道)加到你的「每日任務」裡。
幫身體加滿油、充滿電,準備好「滿血」狀態,跟秋天帥氣地說掰掰,我們冬天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