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頸痠痛、腰酸背痛反覆發作?你可能忽略了這個「痠痛的真相」

「肩膀痠到快舉不起來」、「腰痠到像要斷掉一樣」、「我的腿痠到快要離家出走了~」,這些勞動後或運動後的感覺,很多人會說「酸痛」,但也有人敏銳的感覺到:「我是痠,不是痛。」「止痛藥吃了,還是痠。」,沒錯,其實你身體正在發出兩種完全不同的警訊。最新研究揭示:痠感與疼痛根本不同,中藥古法可能提供對應方案
科學新發現:痠和痛,來自不同神經通道
中央研究院陳志成教授團隊發表於國際權威期刊《Science Advances》的研究《A role for proprioceptors in sngception》,揭露了一項影響深遠的新發現:「痠感」( soreness, sngception )與疼痛( nociception ),是由兩條截然不同的神經機制所產生的感覺。
據研究表明,人體的「痠感」是由本體感覺神經(Proprioceptors)傳導,這是一條專門感知肌肉位置、張力與身體平衡的神經路徑。當肌肉與組織因過度使用、疲勞或代謝異常而產生酸化現象時,會活化本體感覺神經中特定的感受器(如ASIC3通道),進而引發持續性痠感。而這類痠感與急性疼痛所涉及的痛覺神經完全不同,這也解釋了為何許多患者在使用止痛藥後,痠的感覺仍未改善。
人體試驗也證實,肌肉酸化只會引發「痠」,不會引起「痛」——證明兩者可完全分離。研究中,一位病人的右腿雖然因脊髓損傷而完全失去深層痛覺與觸覺、溫度感知,但仍保有完整的運動功能與本體感覺(proprioception)。特別的是,他對肌肉加壓後仍有痠感(sng)的反應。 這顯示:肌肉痠感與疼痛感覺是可分離的,且在此特殊案例中,可能是由某種特化的神經亞型負責感知,或即由本體感覺神經所傳遞。因此,研究團隊建議應將這種感覺稱為「sngception」,研究團隊特以台語中「痠」(sng)為名,創出「Sngception」一詞。
這意味著:
✔「痠感」是獨立於「疼痛」的感覺類型
✔傳統止痛藥未必能緩解「痠」
✔長期痠痛問題,可能需要全新的對應策略
中藥古方:以氣血調理對抗痠感神經活化
在中醫體系中,對於「痠、麻、脹、痛」有極為細緻的分類與對應療法。針對「痠」,傳統認為是氣血阻滯、經絡不通所致。古方中常採用行氣活血、舒筋通絡的藥材進行調理。
正光製藥熱銷台灣55年的「正光金絲膏」為例,正光金絲膏為中藥痠痛貼布,採用傳統活血通絡配方,針對慢性痠痛效果顯著,其配方源自傳統傷科藥膏之法,採科技製造之非類固醇彈性鎮痛貼布。本產品因明朝醫書《證治準繩》紀載藥液⾊澤精純、膏體有「拔絲如⾦」之美譽,故名為「正光⾦絲膏」。
正光金絲膏其針對短時間內筋骨急性痠痛或新傷,所伴隨之紅腫熱痛等症狀,提供舒筋活絡、消瘀⽌痛、消腫散結、促進⾎液循環之功效。主成分蓖麻⼦消腫;天然薄荷長效清涼,可有效紓解運動痠痛、跌打損傷、關節扭傷、閃傷、⿊青瘀⾎、痠痛疲勞、肌⾁疼痛、落枕、肩膀痠痛、筋骨痠痛。貼於患部,可藉由本劑對⽪膚之良好通透性,⽽使藥效滲透患部之肌⾁及關節組織,迅速緩解筋骨痠痛。
另一款熱銷款是「正光加味⾦絲膏」,改良醫書《證治準繩》靈驗⽅帖,添加活⾎化瘀之藥材,針對長時間氣⾎瘀滯之慢性痠痛、舊傷、筋⾁勞損,提供⾏氣活⾎、消腫⽌痛、祛風除濕、溫經通絡的效⽤,促進筋骨⾎液循環。
正光加味⾦絲膏主成分⽩膠⾹⾏⾎⽌痛;玄參、⽩芷、連鬚葉蔥針對患部散寒除溼;當歸尾⾏氣補⾎,促⾎液循環。微涼貼感,促進⾎液循環,天然有效。本商品添加多種中藥材料,以漢⽅中藥提煉配製⽽成,同樣是天然中藥配⽅,不含類固醇、Diclofenac,溫和無負擔,天然有效,不傷肝。
主治長期久坐/站造成之痠痛,運動舊傷、⼿⾜肩背及寒濕、腳氣疼痛、傷筋動骨、風濕筋寒、運動肌⾁痠痛、扭傷、閃傷、抽筋、腰酸背痛、關節痛等各種酸痛,新傷、舊傷、深層的疼痛皆有效。
- 衛部中藥廣字第 1080710009 號
✅給長期痠感者的提醒:
如果你覺得肌肉「痠」但不是「痛」,那就是sngception(痠感),應該調理而不是壓制。
熱敷、推拿、物理治療或貼正光金絲膏,都有助於調節不適,減少痠感。
痠感,是身體的一種警訊,不能再被當作「小問題」
現代生活中,久坐、過勞、姿勢不良等,導致的肌肉疲勞與慢性張力問題日益普遍,讓愈來愈多人訴說「肩膀痠」、「腰背痠」、「整天提不起勁」等狀況,而這些未必屬於傳統意義上的疼痛。若依循傳統止痛模式進行處理,可能只達到暫時緩解,而無法從源頭改善。
這項來自科學新知識也提示我們,痠的治療需要不同的視角與策略。正光金絲膏作為中藥古方現代化的代表,提供了兼具理論與實證基礎的輔助療法選擇。未來在面對痠感症狀時,或許可以從止痛轉向「舒痠」與「調理」。
在正光,我們相信,好的照護不是壓下症狀,而是傾聽身體的訊號,用對方法,把痠從根本處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