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節快樂|謝謝您高舉粉筆,也默默承受痠痛的重量
感謝老師!讓我們喜獲三天連假😍(欸~麥鬧)
9月28日,是為了紀念至聖先師孔子誕辰而設立的教師節。
時至今日,教師不只是知識的傳遞者,更是孩子心靈與知識的守門人。 課堂上細心講解、課後批改指導、活動中奔走張羅──每位老師,都是孩子們的全能英雄。
然而,總有些痠痛,是默默陪伴老師們的隱形課表……
老師們的隱性職業傷害|肩夾擠症候群,超高機率中標!
肩膀舉到一半就痛、側睡會被痛醒、扣內衣或抓背困難—— 這些都是肩夾擠症候群的經典症狀。
為什麼老師特別容易中?
- 頻繁抬手寫黑板/白板
- 長時間低頭批改作業
- 使用滑鼠與電腦姿勢不良
- 搬運教材與教具,肩膀不自覺超載
這些動作會讓肩膀關節空間變窄,導致肌腱、滑囊反覆受壓——日積月累,肩膀就像被卡住了一樣難以動彈。
🧘♀️ 給老師的舒緩建議|給肩膀放個小假
🔹 兩招簡單伸展,幫老師紓壓一整天:
1️⃣ 肩部畫圈運動(建議:向後5圈,再向前5圈)
- 預備姿勢:身體站直,雙腳與肩同寬,雙手自然垂放在身體兩側。
- 向後畫圈:以肩膀為圓心,緩慢地將肩膀向上提起,接著向後轉動,再向下放鬆,完成一個完整的圓。專注於肩胛骨的活動,連續做5次。
- 向前畫圈:接著改變方向,將肩膀向上提起,改為向前轉動,再向下放鬆,同樣畫一個圓。再重複5次。
❤️小提醒
動作越慢越好,想像用肩膀畫出一個又大又圓的圈,過程中保持身體穩定不晃動。
2️⃣ 毛巾拉伸操(建議:每次停留15-30秒,重複3-5次)
- 預備姿勢: 身體站直或坐在椅子前緣,腰背挺直。雙手打開,比肩膀再寬一些,掌心朝下握住毛巾兩端,讓毛巾保持拉緊的狀態。
- 向上伸展: 緩緩吸氣,將握著毛巾的雙手慢慢向上舉起,手臂盡量伸直,直至舉過頭頂。
- 向後擴胸: 吐氣,將手臂持續向後、向下方移動。專注於打開胸口,感受肩膀前側與胸大肌的伸展。移動到您感覺「緊繃但不會疼痛」的位置即可。
- 停留與還原: 停留在伸展的位置,保持自然的呼吸15至30秒。接著,再緩慢地將手臂從原路徑舉回身體前方,完成一次。
❤️小提醒
量力而為:過程中若有任何尖銳的刺痛感,請立刻停止。
身體穩定:注意不要為了向後伸展而過度挺肚或聳肩,保持核心收緊。
調整強度:雙手握的距離越窄,伸展的強度會越高,可以依自身狀況調整。
穴位推薦|肩井穴、天宗穴
肩井穴
這個穴位是舒緩肩頸僵硬的「明星級穴位」,對於長時間低頭或抬手造成的斜方肌緊繃特別有效。
位置:找到脖子根部最突出的那節頸椎骨(大椎穴),再找到肩膀外側的骨骼尖端(肩峰)。「肩井穴」就在這兩點連線的正中央。
【如何準確找到它?】
請先坐直,放鬆肩膀。
用您左手的三根手指(食指、中指、無名指)自然地搭在右肩上,中指會剛好落在一個肌肉最豐厚、按壓下去最痠脹的凹陷處,那就是了。
【建議按摩手法】
方式:使用對側手的食指或中指指腹,以「垂直」向下按壓的方式進行。
力道:力道由輕到重,按壓時心中默數5秒,然後緩慢放開,休息3秒,這樣算一次。
次數:連續按壓5-10次後換邊。
感受:正確按到穴點時,會感覺到一股明顯的痠、脹、麻,有時甚至會傳導到頭部或手臂,這是正常的經絡反應。
【主要功效】
舒緩肩頸僵硬、落枕、頭痛、以及手臂痠麻等問題。
【貼心提醒】
孕婦不宜重壓此穴位,因為它有較強的刺激作用。
天宗穴:
天宗穴位於肩胛骨的中央,是處理「膏肓痛」、上背部緊繃與手臂活動不順的關鍵穴位。
【如何準確找到它?】
這個穴位自己比較不好找,但有個簡單的方法:
請坐直,身體放鬆。 用您的左手,越過胸前,搭到您的右側肩胛骨上(就像自己擁抱自己一樣)。
手指在整片肩胛骨中間尋找一個按壓下去最痠、最痛的「凹陷點」。 這個最痠痛的點,通常就在肩胛骨的正中央,就是「天宗穴」。
【建議按摩手法】
方式:因為不好施力,建議使用對側手的中指或食指指腹,以「畫圓揉按」的方式進行。
輔助:也可以背靠牆壁,將一顆網球或按摩球放在天宗穴的位置,用身體的重量來回滾動按壓,效果會更深層。
力道與時間:力道以感覺到「痠脹但可以忍受」為準,每個點按揉約1-2分鐘。
感受:此處的痠脹感會非常明顯,感覺像是深層的肌肉被鬆開了。
【主要功效】
緩解肩胛區域疼痛、上背部緊繃、改善手臂抬舉困難及預防五十肩。
🍁 秋日舒緩月,特惠輕鬆享🍁
趁秋季活動舒緩必備神器快補上!!
活動日期:9/23–10/13
✅ 專區任選 2 件 88 折
✅ 下單即贈《鎮魔福貼》乙包(限量贈完為止)
✅ 會員限定:滿799再享免運
不論貼布、噴劑、按摩霜, 通通幫你準備好了!
👉 趁現在入手 ➡ https://www.ck-lifego.com/promotion&event=131